![]() |
Keyboard shortcuts:→ Next track ← Previous track Space Play/pause |
克里斯托弗·威利巴尔德·格鲁克 (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),德国作曲家。1714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和捷克交界处的艾拉斯巴赫,1787年11月15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,终年73岁。格鲁克是当时集意大利、法国和德奥音乐风格特点于一身的绝无仅有的作曲家。他的作品以质朴、典雅、庄重而著称。格鲁克的歌剧改革,对法国、意大利、奥地利、瑞典、英国音乐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,是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
《旋律》原是格鲁克所作的歌剧《奥菲欧与优丽狄茜》二幕二场中的一首管弦乐曲。奥菲欧与优丽狄茵的故事取材于希腊神话。奥菲欧因爱妻优丽狄茜之死而痛不欲生,他的真情感动了爱神阿莫尔,遂允许奥菲欧进入地府将优丽狄茜带回人间,并再三嘱咐在渡过冥河之前不得回视其妻。奥菲欧来到地府之后的凄楚悲歌引得了众女鬼的同情,准其将妻子带回人间。奥菲欧在前,优丽狄茜紧迫其后,屡呼奥菲欧而不应,优丽狄茜苦苦哀求夫君回首一顾,奥菲欧不予理采,优丽狄茜以为奥菲欧变心,悲痛不已,不欲复生,奥菲欧情不自禁,回视爱妻,因违反爱神之禁律,优丽狄茜化为一缕清烟,奥菲欧痛悔不已。爱神出于对奥菲欧的怜悯,使优丽狄酋再度复活,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终于得以重返人间。
歌剧的第二幕第二场奥菲欧进入地府之后,来到优丽狄茜所在的幸福之谷时,音乐奏起了缓慢而忧伤的舞曲,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心酸。在旋律进行之中,二度叹息音调极富表情,这种二度叹息音调是西欧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典型手法,其特征是在强拍与弱拍之间构成下行的小二度音程进行,具有显著的叹息韵味,格鲁克谱写的这段旋律,每两小节组成一个乐句,乐句之间的休止很有艺术表现力一一深沉的呼吸,使人感到主人公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,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。随着旋律的展开,曲调逐渐变得激动而强烈,特别是大跳音程的起伏,更富于戏剧性。乐曲最后在情意缠绵的乐声中消失。